[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政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賴第三講8大謬誤:史詩級災難
無名
2025/06/29(日) 13:37:50.003 ID:xidTrJ8o
No.18794621
del
賴清德第三講終於來了,內容錯誤之多,簡直是史詩級的災難。
1.賴清德:「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是沒有派員參加的。」真相:這項說法完全與史實不符。1946年的制憲國民大會,台灣共派出18位代表參與。
2.賴清德:「1936年的五五憲草,就是今日憲法的雛形。」真相:此說法省略了關鍵的歷史進程。1946年最終通過的憲法,是基於「五五憲草」,再經過「政治協商會議」的激烈討論與修改後才定案的。
3.賴清德:「1946年才頒布中華民國憲法…」真相:時間點不夠精確,容易造成混淆。準確的時序是:1946年12月25日:三讀「通過」。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1947年12月25日:正式「施行」。
4.賴清德演講將「省長民選」的開始與結束,混在同一次修憲的脈絡下討論。真相:省長民選是1992年第二次修憲的結果。凍省(省虛級化)是1997年第四次修憲的內容。將兩者混為一談,造成了歷史時間序的錯亂。
5.賴清德:「代表國家的總統自稱區長。」真相:「區長」是當時媒體與政治人物用以「諷刺、批評」的政治語言,並非時任總統真的如此自稱。演講將此類政治評論當作客觀事實來陳述,具有高度誤導性。
6.賴清德:「醫治民主之病,唯有更民主…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勞拉真亞當斯他的名言。」真相:這句名言「The cure for the evils of democracy is more democracy」普遍被認為出自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
7.賴清德在描述行政院對國會改革法案提覆議時,大量引用了後來憲法法庭的判決內容作為理據。真相: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直接拿事後的判決結果來為事前的行為背書,利用資訊落差混淆了因果關係。
8.賴清德:在解釋大法官釋字第499號時,稱「共和就是定期改選」。真相:「民主」的核心是主權在民。「定期改選」是實現民主共和的重要手段,將「共和」直接簡化並等同於「定期改選」,容易讓聽眾產生誤解。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