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究竟應該 情理法 還是 法理情無名2025/06/28(六) 17:42:56.147 ID:0YKepJxUNo.18794404del
「情理法」:以人情為出發點

這種排序強調人情優先,再來是道理,最後才是法律。它體現的是一種以人為本、重視人際關係與社會和諧的思維方式。這在傳統中國社會中非常常見,例如「法不外乎人情」的觀念,認為法律應該考慮到具體情境與人情義理。
「法理情」:以法律為最高準則

這種排序則是以法律為核心,強調制度與規則的優先性,再來是理性與邏輯,最後才是情感的考量。這更接近現代法治社會的理念,認為法律應該是公平、公正且可預測的,不能因為個人情感而動搖。
無名2025/06/28(六) 17:43:43.401 ID:0YKepJxUNo.18794405del
那麼,究竟哪個「應該」?

其實,兩者並非非此即彼。在現代法治社會中,理想的狀態是三者有機融合:以法律為基礎(法),以理性為橋樑(理),以人情為潤滑(情)。正如中國法律學者所說:「情、理、法三者並重,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正義與和諧」
無名2025/06/28(六) 18:08:34.400 ID:vxr97UdANo.18794406del
高位者若能「以法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僅能守住權力的邊界,更能成為部屬與社會效法的楷模。法是制度,理是說服,情是溫度——三者並行,但秩序不可顛倒。若只從「情」出發,容易導致用人唯親、制度失衡,最後陷入人治而非法治。

有句話說得貼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有權者若以「法理情」自持,自然會讓人心悅誠服,形成正向循環。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