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政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ChatGPT分析賴清德言行 得出「治理邏輯已偏離民主價值」
無名
2025/06/26(四) 00:56:05.074 ID:f4uNzWQY
No.18793496
del
民進黨政府與賴清德總統正在進行台灣團結十講,在剛結束的第二講當中,提到「透過一次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一般,千錘百鍊、百煉成鋼、打掉雜質」引發各種討論。在野勢力認為這就是排除異己,而民進黨政府則希望各界不要過度聯想。那麼,如果把賴總統的發言,以及民進黨政府多年來的執政風格交給ChatGPT來判斷,會得出什麼結果?答案相當驚人。
有網友將賴總統在第二場演講中,提到打鐵、錘鍊的部分交給ChatGPT分析,很快就得出「具有潛在的排他性風險」
ChatGPT表示,這是一種具有「民主程序正當性」與「國族團結導向」的民主民族主義(Democratic Nationalism)意識形態,其語言風格帶有動員性與戰鬥性,目的是鞏固內部一致、對抗外部威脅。
網友又補充「該政治人物領導的政黨宣稱,在野黨的國會議員必須被罷免…為了讓執政黨取回原本在國會中佔絕對多數的地位」
ChatGPT立刻判斷「這位政治人物的國家意識形態,呈現出一種 『多數正統』導向的戰鬥型民主民族主義,並混合政權鞏固取向的民粹傾向。」
進一步分析還提到,強調「打掉雜質」、「百煉成鋼」,在語意上近乎將反對聲音視為國家不純的元素,必須透過選舉「清除」。
這種語言語言暗示:
民主是鍛造國族意志的工具,而反對聲音不是民主多元的一部分,而是干擾鍛鍊成鋼的「雜質」。這與民粹主義(populism)中的典型論述相似:「我們代表真正的人民,他們(反對者)代表腐敗的、錯誤的、反民主的勢力。」
ChatGPT在這一節的結論是:「在語言上高舉民主與民意;在政治實踐上,將反對聲音視為阻礙民主的雜質;最終目的是維持或重奪政權的全面控制,而非真正維護制度性民主的平衡與多元。」
網友再添上「不同意見的電視台遭關閉」、「罷免行動是親執政黨勢力發動」、「在野黨反制罷免,卻遭司法單位取締」、「拍攝街景與直播,容易被當成間諜偵辦與約談」
此時ChatGPT認為「這個政黨與其領導者展現的是一種表面民主、實質威權的民粹民族主義政權,在操作上結合了選舉威權制、國族動員語言、資訊審查機制與國安治理擴張,其最終目的是鞏固政權壟斷、消除異議,並將國家話語權與民族正統綁定於自身政黨的合法性上。」
ChatGPT並且推測是發生在俄羅斯、土耳其、匈牙利、香港等地的狀況。
網友繼續詢問,並補充台灣各種所生發之事,最終ChatGPT認為「台灣民主制度的形式仍在,但治理邏輯已偏離民主價值,朝『準威權競爭體制』發展。」
並且表示情況更危險,因為「台灣並未中止憲政體制或取消選舉,因此多數國際評估仍視其為民主體系;但在公權力使用、司法運作、意識形態治理與媒體介入層面,已呈現出高度內部腐蝕的狀況;更嚴重的是,整體社會對制度濫用的容忍度正在上升,反對者則逐漸被邊緣化、污名化。」
「這種狀況比一次政變或憲政崩解更難處理,因為它是『在制度之中毀壞制度』,透過憲政工具來打擊異議、建構忠誠政治、操作司法與媒體。這是一種典型的:制度內威權化(authoritarianism from within)」
最後的結語是:台灣的民主制度正面臨自內部逐步腐蝕的危機,若上述趨勢持續,將使整體體制滑向「制度掩飾下的威權治理」。此類變質非源於政變或取消選舉,而是透過政黨掌控制度、操控輿論、司法選擇性執行,逐步削弱民主核心價值。
當民主只是表面的程序,而非自由、公平與責任的保障,它便形同空殼。
(整段與ChatGPT的對話,獲得匿名網友同意使用)
無名
2025/06/26(四) 01:11:10.439 ID:1dAT/Www
No.18793514
del
>>18793496
雜質~~雜質❤️
習質~~習質❤️
無名
2025/06/26(四) 01:36:25.387 ID:XpZ4R97M
No.18793523
del
>>18793514
夠了喔
就是你們這些雜睡整天在鬧也不讀書
叫你們雜質都汙努雜質了w
無名
2025/06/26(四) 01:39:14.116 ID:KHvqNqsk
No.18793526
del
>>18793496
所以藍白黨的民主就偽造文書,和死亡連署
無名
2025/06/26(四) 01:43:50.160 ID:1dAT/Www
No.18793533
del
>>18793523
雜質~~雜質❤️
習質~~習質❤️
無名
2025/06/26(四) 02:09:34.893 ID:KHvqNqsk
No.18793544
del
>>18793496
藍白支畜開始耍白癡用ai來思考了,他們的大腦已無法使用
無名
2025/06/26(四) 05:14:46.375 ID:pkuL4vhU
No.18793619
del
該政黨主張賦予立法院長司法審訊權力(包括隨意傳喚民眾並限制律師權、當場施以刑事罰),對民主政治將產生以下深遠影響:
一、違反權力分立原則
立法權侵越司法權
憲法法庭在113年憲判字第9號明確指出:
立法院無權對非公職人員(一般民眾)施加處罰,因民眾「不具到會備詢之憲法義務」。
若立法機關自行裁處罰鍰或拘役,已逾越憲法職權範圍,屬「自我授權」。
混淆政治責任與刑事責任
行政首長於質詢中的陳述爭議屬「政治性問題」,應透過民主問責(如辭職)解決,而非刑事處罰。
將政治行為轉為犯罪行為,違反「刑罰最後手段性」原則。
二、侵害基本人權
剝奪訴訟防禦權
律師陪同需經立法院長同意,實質限制《憲法》第16條保障的訴訟權。
此舉可能導致弱勢民眾在無法律協助下面對國會質詢,違反正當程序。
濫用調查權威脅人身自由
可「隨意傳喚一般民眾」且「當場處罰」,可能成為政治打壓工具。
憲法法庭強調:對非公職人員施以處罰「已逾越立法院職權」。
三、加劇政治對立與社會分裂
破壞司法公信力
民間團體已警告:政治人物無差別汙衊司法,將誤導民眾對司法體系的信任。
若立法機關兼掌「審判權」,形同球員兼裁判,加劇民眾對體制的不信任。
民意機關凌駕憲政秩序
立法院雖具民意基礎,但憲法法庭指出:其職權「不得違反權力分立原則」。
此主張可能引發憲政危機,如監察院、行政院與立法權的衝突。
若立法權擴張至司法領域,恐使台灣民主「褪色為行政權獨大體制」。
結論
此政黨主張實質削弱權力制衡機制,將政治爭端司法化,不僅違憲(),更可能導致三種負面影響:
憲政危機:立法權侵蝕司法權,破壞分權架構;
人權倒退:民眾面對國會調查時缺乏程序保障;
民主退化:政治力干預司法,加劇社會對立。
民主政治的核心在於「權力制衡」與「程序正義」,此主張若實現,將使台灣民主陷入專制風險。
無名
2025/06/26(四) 05:31:35.559 ID:pkuL4vhU
No.18793624
del
根據搜索結果提供的資訊,關於罷免連署書偽造案件是否涉及政治迫害,可從以下幾個關鍵層面分析:
一、偽造連署的法律責任明確
刑事罪責成立依據
根據《刑法》第210條偽造文書罪,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最高同樣可處5年徒刑。此次案件中,經筆跡鑑定確認「冒用死者姓名」等具體事證,符合偽造文書要件。檢方依職權偵辦具法律依據,非基於政治動機。
高比例偽造的事實
新北地檢署偵辦國民黨新北市黨部涉案案件時,查獲偽造罷免提議書達2,566份,最終起訴31人。若如查所述「96%未經許可代簽」,已遠超過司法容忍的合理範圍,構成大規模系統性偽造。
二、政治迫害指控的爭議點
藍營主張選擇性辦案
國民黨質疑檢調僅追查「罷綠委」案件(如民進黨立委罷免案),卻未同等偵辦「罷藍委」連署的爭議。例如: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指控罷免藍營的連署名單存在灌水,但檢調未介入。
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許宇甄稱司法「只辦國民黨」。
客觀事證差異的反駁
造假比例懸殊: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指出,國民黨主導的連署造假率達95%(僅5%真實),而公民團體的錯誤率僅1%-2%,多屬資料重複而非偽造。
偵辦基礎不同:檢調行動基於「告發事證」啟動(如冒名筆跡鑑定),非針對特定政黨。中選會強調對所有異常連署均依法告發,已移送41案。
三、司法程序符合法治原則
法律適用一致性
無論新舊《選罷法》,偽造連署均涉刑責:
舊法時期適用《刑法》偽造文書罪。
新法(2024年修正)更明文規定「冒名連署」可處5年以下徒刑。
本案偵辦未逾越法律框架。
羈押必要性判斷
涉案人員遭聲押(如羅明才服務處主任繆維蕙)反映法院認定有「串證或滅證之虞」,屬司法常態程序,與政治迫害無直接關聯。
結論:非政治迫害的司法行動
在96%連署書屬未經許可代簽的明確事證下,檢調依偽造文書罪羈押主管人員,屬依法偵辦範疇,不構成政治迫害。 關鍵在於:
偵辦基於具體偽造事證(如死亡冒名、筆跡鑑定),非政治動機。
國民黨指控的「選擇性辦案」缺乏對等事證支持,反有數據顯示其造假比例遠高於公民團體。
司法程序符合《刑事訴訟法》「知有犯罪嫌疑即應偵查」規定,未逾越職權。
此案反映台灣民主法治對選舉罷免程序的嚴格把關,司法機關在事證明確時依法追責,應視為民主防衛機制而非政治打壓。
無名
2025/06/26(四) 05:46:40.344 ID:pkuL4vhU
No.18793628
del
對民主及國家造成以下負面影響:
對民主的影響
破壞民主程序與議事規則,忽視政黨協商與討論,造成黑箱作業與程序不正義,民主實質價值受損。
利用多數席次暴力通過法案,排除少數黨意見,削弱立法院的監督與制衡功能。
偽造罷免連署書等舞弊行為,侵害選舉與罷免公正性,動搖民主政治基石與選舉信任。
透過不當法案削弱司法獨立與公民權利,甚至擴張立法院調查權,可能侵害憲政秩序。
對國家的影響
削弱中央財政,導致中央無法有效支持地方與國家施政,擴大城鄉差距與財政失衡。
惡意刪減國防預算,阻擋國防建設,危害國家安全,且有親中立委洩漏國防機密,嚴重損害國家利益。
阻擋強化國安相關法案,助長親中勢力影響,危及台灣主權與安全。
綜合來看,此政黨的行為不僅破壞民主制度的正常運作,削弱憲政分立與權力制衡,也嚴重危害國家安全與財政穩定,對台灣民主與國家發展造成深遠負面影響。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