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預算解凍 文化部:許多解凍條件根本做不到無名2025/03/27(四) 10:26:03.899 ID:LJV2GrdcNo.18769505del
2027台漫超車日韓做得到?


李遠喊「台漫2027超車日韓」 網友酸:給你100年都超越不了
無名2025/03/27(四) 10:26:57.701 ID:Pz3vg7N.No.18769508del
言論自由變不見了!網困惑「中國為何封殺亞亞?」一票人神回:變啞啞了

陸配亞亞(本名:劉振亞)在社群平台經營「亞亞在台灣」頻道,因內容涉及武統等言論,被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前天(25日)在離台最後期限,搭機離台返回中國。但情況跟在台灣出境時,差異甚遠,到回國後,神秘人士接機,亞亞也不發一語,網友困惑發文「為啥中國要封殺亞亞?」不少網友留言,「掀開中國的遮羞布」;還有人調侃,「啞啞在深淵」、「不是亞亞被封殺 只是回國變啞啞而已」。

有網友在PTT以「為啥中國要封殺亞亞?」為題發文,鄉民說亞亞到大陸之後,從下飛機就有神秘人士接機,而亞亞也不發一語,跟在松山機場講了一大堆差很多。

發文者困惑,當然亞亞回中國也引起某些好事的大陸網紅前往,但是直播全都被禁,國台辦官方雖然發言力挺亞亞,但實際上並沒有讓亞亞出來開記者會痛哭被台獨趕走,中國到底在做什麼盤算?

網友認為,「因為放任亞亞行為會讓人民開始思考」、「掀開中國的遮羞布」、「這種驅逐出境的主權行為中國就是要壓新聞,以表面維持其一貫的講法」、「那邊記者也不敢去追新聞,不是說言論自由嗎」。

不少人調侃,「抖音新頻道,亞亞在新疆」、「分享中國共產黨勞改營的深淵生活」、「亞亞在北大荒」、「亞亞採棉花」、「啞啞在深淵」、「回國了抖音、微博 B站拍起來啊,言論自由」、「不是亞亞被封殺 只是回國變啞啞而已」、「亞亞變啞啞」、「亞亞回中國就被安靜了,笑死」、「台灣的亞亞,中國的啞啞」。
無名2025/03/27(四) 10:27:28.143 ID:Pz3vg7N.No.18769509del
強推宗教「中國化」 大連百年清真寺被拆圓頂改中國風

中共近年來大力強行推動宗教全面「中國化」,有上千座伊斯蘭教清真寺被拆去圓頂,改為中國建築風格。中國旅遊自媒體「大連探路」近日發文稱,有百年歷史的遼寧省大連市清真寺已改建完成,改為像中國城樓的風格,原本的綠色大圓頂,頂端有象徵伊斯蘭教的月牙裝飾已被拆除;主體建築則大致保持原樣,但加上具中國特色的窗花,明顯地去阿拉伯化。

《自由亞洲電台》26日報導,「大連探路」的文章指出,「這次改造是在正本溯源,讓清真寺回歸其本源的中國風格」,並提到目前正好是齋戒月,清真寺北側有很多清真食品售賣,「這裡的美食不僅滿足了穆斯林的飲食需求,也吸引了像我這樣的非穆斯林前來品嚐,更好的促進了文化交流」。

大連清真寺建於1922年,文革之後重修。1989年,大連清真寺的新寺工程動工,1990年落成。根據當時的介紹,清真寺為阿拉伯建築風格,門廳頂部中間是綠色大圓頂,頂上端裝飾有像徵伊斯蘭教的月牙,兩側另有兩個小圓頂陪襯。

但令人質疑的是,文章聲稱要促進文化交流,卻把別人宗教原有的特色去除。事實上,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就倡導「宗教中國化」及「建築中國化」,對擁有逾2000萬名信徒的伊斯蘭教尤為關注,青海、雲南、甘肅、河南、新疆等多地的清真寺已被「去阿拉伯化」,有些清真寺甚至高掛五星旗。

英國《金融時報》曾發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各全國地共2312間清真寺,但自2018年以來已有1714間被拆毀或進行「中國化」。

《星島日報》報導,與此同時,北京當局也針對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進行重新釋注,稱此為「伊斯蘭教中國化的重要舉措」。中國版的《古蘭經節選簡注》逾2024年9月出版,中國也開始在寧夏等地區收回舊版《古蘭經》,並發送《古蘭經節選簡注》。

今年3月初中國「兩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也更換會徽,原本的會徽為綠色,阿拉伯意象鮮明,並附有英文名稱,但更換後的會徽則改為藍色,不僅非常簡化,也取消英文名稱。

2023年5月,在紀念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成立70週年座談會上,中共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強調,「要深入推進我國伊斯蘭教中國化」及「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無名2025/03/27(四) 10:28:24.988 ID:Pz3vg7N.No.18769510del
日漫提台灣主權又“辱華”? 專家:民主國家有創作自由

台北 —
日本漫畫在劇情中表明“台灣是國家”,中國盜版漫畫翻譯組因此拒絕翻譯,再次引起網絡論戰。日中關係專家認為,基於對創作自由的認知差異,日本人無法理解中國網友所謂的“辱華”抗議。


民主社會享有創作自由無法理解政治審查反應

日本動漫與電子遊戲在中國很受歡迎,然而其中內容提及台灣時,被中國網民以「辱罵」為由,謾罵甚至抵制的例子層出不窮。

近期一個中國盜版漫畫翻譯組針對一個頗具年份的日本美食漫畫《美食大胃王! 》(喰いしん坊!),特別發佈一項“重要告知”,指出該漫畫的單行本第19捲起開始收錄的“世界大賽”篇章,劇情涉及敏感的領土問題,認為漫畫最後篇章的世界大賽之舉辦地點設在台灣,作者土山滋甚至完全沒有掩飾,直接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待的內容不可接受,因此拒絕翻譯該篇章。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今年4月,在中國很有影響力的日本漫畫《吉伊卡哇》因作者Nagano在漫畫單行本第一卷第4~5 話作者記錄來台旅遊見聞,並在最後要離開前感嘆“台灣是個很棒的國家”,遭到中國網友抗議。

今年2月,日本動畫《詐騙之王》因為宣傳片中出現了清晰的台灣國旗、中華民國字樣以及台灣(中華民國)身份證,遭到了中國網民謾罵,網民還擅自將敏感的畫面裁切掉後再上網分享。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Yu-Hua Chen)認為,日本是民主國家,漫畫家以及所有的創作者均享有創作自由,其創作內容中若有與現實環境相關也往往會基於事實考證,與中國專制政權下的社會氛圍相當不同的,日本民眾自然無法接受中國對日本創作所謂“辱華”的認定。

他對美國之音說:“日本社會對中國網民這種政治審查的行為觀感當然相當負面。但不必然是因為日本人支持台灣的主權,當然日本社會對台灣相當友善,但這負面觀感更多是因為覺得文化創作是作者的個人自由。”

陳宥樺表示,日本民眾多半認為,中國人不需要也不應該把中國的政治審查延伸到日本。

東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河崎真澄(Masumi Kawasaki)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的動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已經被定位為日本展現「軟實力」的重要外交手段,從去年開始動漫的海外市場已經超過日本國內市場,因此創作者與發行者也會注意避免無謂地引起誤解。

他指出,雖然如此,日本社會對於國際議題還是相對冷感,甚至因為環境差異而對缺乏對人種、語言等意識並不高,不難想像未來還會不斷出現日本的流行文化在海外因為敏感話題而被抨擊的狀況,日本人也依舊會無法理解中國網友所謂“辱華”的激烈反應。

河崎真澄認為,近年來日本社會對中國的負面情緒暴增,但基於日本謙遜內斂的民族性,不太會過度批評他國,然而這種情緒某一天遇到中國的不當行為造成日本人傷亡時就會一場大爆發,造成日中之間無法彌補的裂痕。所以中國需要尊重民主社會的自製與冷靜,不該時時尋找“辱華”內容四處出征。

激烈的抗議是個人想法還是社會壓力所致?

中國網友認定日本動漫與遊戲中的內容“辱華”,不僅只於台灣議題。

許多中國玩家熱烈期待的日本任天堂遊戲《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去年5月12日上市時正好是四川汶川大地震15週年,被一些中國網友認為是嚴重“辱華”;遊戲中的一句對話: “我能從你身上感受到光和時兩種力量”,也被認為是支持香港反送中。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賈人山認為,中國網友認定日本動漫等內容“辱華”的例子特別多,並不單純是過度敏感,其中更包含了日中關係的因素。他表示,相較於西方,東方社會具有較強烈的團體意識,遇到爭議性話題時很容易演變成對該群體的認知建構,中國與日本的歷史尤其如此。

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在近代史上經歷過所謂的`百年國恥',加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塑造民族榮譽感和國際形象,使其對任何被視為貶低或不尊重的言行特別敏感。”

賈人山指出,中國網友所認為的“辱華”現象既可以是個人情感,也是基於社會記憶建構的認知差異。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認為,以這次《美食大胃王! 》的例子而言,作者土山滋早在2018年就過世了,該漫畫在2009年就完結了,當時引起日中關係惡化的釣魚島爭議根本尚未發生,單以漫畫內容台灣主權論及日中關係的推論太過薄弱。他表示,中國讀者對日本漫畫的審查主要來自於社會壓力,是一種政治立場的表態,中國漫畫翻譯組面臨的壓力更大。

陳宥樺說:“若是翻譯組對敏感的題材或是辱華用語不表示些什麼的話,可能會有自身反被指控辱華的嫌疑,為求自保,所以只好主動拼命審查與抗議。”

東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河崎真澄表示,也有不少中國公眾是在愛國教育的洗禮下,從個人情感發出這些抨擊。他說,在專制國家的蓄意洗腦教育下,許多中國人從小深信中國共產黨和習近平政權的世界觀是正確的,即使這些觀念與國際社會格格不入,例如6月初中國網紅在靖國神社塗鴉並撒尿的惡行就是個人想法。

電玩公開描述台灣主權獨立卻未被發炎上

雖然日本的流行文化頻頻傳出被抗議“辱華”,但也有一些例外。

2020年上市的熱門電玩《電玩叛客2077》中描述台灣在2008年宣布獨立,甚至指出台灣比中國較為發達,人們也比中國要富裕,還放上台灣國旗,卻完全未被網友批評。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表示,漫畫這類有較多翻譯需求的作品較容易引起爭議,

他說:“中國網民因為中國政治環境的關係,看待各項事務時往往帶著`黨的濾鏡',將諸多事務泛政治化。”

陳宥樺指出,中國網友的審查行為某種程度是內生的,所以相較之下,電玩比較不會有翻譯的問題,比起漫畫中國網民的抗議的行為比較不常見。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賈人山表示,關於台灣的地位與主權,國際間的認定依然模糊且複雜無共識,使不同國家的玩家容易產生不同的認知,再經過不同認知的媒體、網絡等詮釋,就有更多不同的解讀,但這未必是玩家關注的重點。

他說:“開放世界遊戲的內容龐大且分散,玩家會更專注於討論遊戲性而非敏感細節。相比之下,漫畫和動畫的內容更為集中,敏感話題更容易被注意到。”

賈人山指出,遊戲公司基於商業潛力,必然考慮到潛在的敏感議題,而雖然中國對日本流行文化所謂的“辱華”抗議頻繁,中國官方也並未全面否定日本漫畫創作。

他說:“儘管在涉及敏感政治話題時出現爭議,北京對日本動漫文化也有正面的態度。例如對於鳥山明去世的消息,中國外交部曾表達對其文化貢獻的高度認可,以及對日中文化交流的期待。”
無名2025/03/27(四) 10:29:07.339 ID:Pz3vg7N.No.18769511del
BBC專訪杜琪峯導演:我和香港失去靈魂——人權與自由

2024年11月5日
「最近是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候」——香港導演杜琪峯接受BBC中文專訪時,開腔的第一句話如是說。

杜琪峯在專訪中,談到在當前政治氣候下,香港電影人如何堅持創作。杜琪峯表示「現在我和香港都失去靈魂」——即人權和自由。在訪談中,他透露構思《黑社會》第三集的心路歷程及仍未開拍的原委,並從「鮮浪潮」探討香港創作自由和電檢紅線下的掣肘。隨著陸續有新一代導演在海外開拍「香港電影」,他談及對「新港產片」出路與並兩岸華語電影政治爭議的看法。

69歲的杜琪峯,在金像獎和金馬獎皆曾三奪最佳導演,作品包括《黑社會》、《鎗火》、《奪命金》、《PTU》等,而且是獲提名最多次的導演之一。 杜琪峯從影幾十年來,多次入圍國際電影大獎,是唯一在世界三大影展都曾任評審的香港導演。

至於被視為香港新導演搖籃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於2024年首次未獲得香港藝發局的資助。這個有近20年歷史的計劃是由杜琪峯親自推動,旨在提拔香港新晉導演。當局指出,自2017年起,「鮮浪潮」獲前民政事務局「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透過藝發局批出「五年過渡期」資助,並在2022年延長了兩年。然而,2024年「鮮浪潮」未能再獲當局財政支持,杜琪峯認為「代表這個政府沒有信心」。

港府曾經表示,修訂《電檢條例》不會扼殺表達自由,而修例後仍有很多電影獲得好票房,因此不認為此舉對電影質素有任何直接影響。
無名2025/03/27(四) 10:30:06.725 ID:Pz3vg7N.No.18769512del
中國名導婁燁新片《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偽紀錄片拍武漢封城 敏感題材成「一部被消失的電影」 不懼官方封殺重返金馬 成功搶下最佳導演門票

偽紀錄片形式揭露武漢封城 登國際影展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的劇情講述是一名導演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覺一台十年未曾開機的電腦,裡頭存了一部毛片,導演看完後覺得這部未完成的電影有些可惜,想接續拍攝,於是聯繫了片中的男演員,可惜的是,男演員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小有名氣的他認為這部電影沒有完成的必要而婉拒。接著時間跳轉至2020年,電影拍攝順利重啟,但彼時傳出了國內流行傳染病的消息,待在武漢的劇組面臨著停拍的窘境,以及封城後失去人生自由的痛苦。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視角放在一眾劇組人員身上,以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真實地拍出了中國三年的疫情傷痕,電影一改中國大外宣的態度談疫情,描繪小人物的傷痛,作品於坎城影展映後大獲好評,卻引起了中國當局的不滿。

是國際導演 亦是地下導演
回顧婁燁的電影生涯,斬獲的獎項不計其數,《蘇州河》、《春風沉醉的夜晚》、《紫蝴蝶》、《浮城謎事》等作累積了一批忠實的影迷,婁燁在台灣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恐怕要屬2014年上映的《推拿》,故事描述了一群在盲人按摩中心工作的推拿師,包括他們的生活方式、內心的情感與慾望,以及被社會邊緣化的痛苦。《推拿》在第51屆金馬獎上,入圍七項並成功奪下六項獎項,成為當屆最風光的贏家。
然而,由於婁燁不願意屈服於題材的審核限制,明明早已躋身為國際導演的他,卻常常因為無法如願通過廣電總局對的審查,只能選擇低調匿名上映,或甚至直接無法上映,因此,婁燁經常被形容為「禁片之王」、「網盤之王」,中國影迷想要一睹部分電影的風采,只能透過網路上的盜版資源觀看。
敏感題材犧牲中國市場 找尋創作自由出路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剛開始在社交平台上受到部分網紅的大力推薦,中國知名影評網站「豆瓣」也累積不少好評,然而,在消息發酵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與心得隨即遭到刪除,整個頁面的內容變得空蕩蕩,甚至某些介紹婁燁導演的舊文也遭到一併清除。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婁燁觸犯到中國當局的敏感神經,2000年的《蘇州河》不但讓影后周迅一鳴驚人,也將婁燁首次推向國際導演的位置,摘下荷蘭鹿特丹影展「最佳影片老虎獎」的榮譽。可惜的是,當年《蘇州河》因為沒先過審即參加國外影展,被政府禁止在國內上映。六年後的《頤和園》又因為片中涉及六四事件,以及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塌等大時代巨變,被廣電總局以聲音、畫面不夠清晰為由遭到審查拒絕,最後讓婁燁錯失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機會,甚至被官方禁止拍片五年。

對於像婁燁這樣追求電影題材自由的導演來說,為了實現自己的創作理念,不惜犧牲中國市場。部分導演會選擇透過與海外電影體系或製片公司合作來分散壓力,部分導演則將事業重心移往國外,或堅持地下電影的獨立路線,以避開官方體制的干擾,比如《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的出品方以及背後投資方為新加坡及德國。
過去,在接受日本電視台訪問時,婁燁曾表達他對於電影工作者的想法:「拍電影是一個最基本的權利,拍完電影不受審查制度的威脅,能夠自由表達,這是法律的一個憲法給予的權利,給藝術家的創作權利。審查制度使得中國本土的觀眾成為一個二線觀眾,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東西。」由此可看出婁燁對於電影創作自由的堅持。
第61屆金馬獎,中國導演除了婁燁參賽外,耿軍的《漂亮朋友》、王小帥的《沃土》、王兵的《青春(苦)》皆進入入圍名單。令台灣影迷興奮的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金馬獎宣布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三項大獎後,台灣片商好威映象也旋即宣布,將代理發行。
無名2025/03/27(四) 14:20:00.094 ID:VESWKYI6No.18769574del
>>18769505
寫幾張A4紙去立院報告解凍預算

有比2027台漫超韓趕日難嗎?
無名2025/03/27(四) 14:29:27.990 ID:Z6NMOEbkNo.18769575del
>>18769511
明明是自己黔驢技窮了,不要什麼都賴給政治上頭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