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政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無題
無名
2025/02/09(日) 12:51:19.374 ID:mgPEawao
No.18755174
del
沒指望?美學者爆中國經濟繁榮落幕 技術升級一場夢
美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繁榮已經落幕。(美聯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孔誥烽(Ho-Fung Hung)在美國非政府組織《異議雜誌》(Dissent Magazine)發布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及前景,文章直指,中國的繁榮已經落幕,目前面臨的挑戰有消費不足、人口紅利消失,就連習近平大力倡導的技術升級也是一場空,包括華為5G基地台、中國國產C919飛機都依賴外國技術。
孔誥烽以「中國經濟長期放緩」為題,解析中國經濟發展及未來展望。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率已從2007 年的 14%以上的高點,放緩至 2023 年的 6% 以下(2024年為5%),恆大等房地產巨頭倒閉或瀕臨倒閉,只是中國經濟困境一個面向,中國的繁榮已經終結。
文章稱,中國經濟放緩始於2010年代初,新冠疫情加劇了這種趨勢,當前的經濟危機是長期而深刻的結構性失衡造成,解決起來更加困難,推動1980年至2010年快速成長的結構性優勢已耗盡。
面對嚴峻的經濟情勢,習近平直到2024年秋天才推出拖延已久的刺激政策,卻未帶來任何大規模的消費刺激。目前的問題包括結構性消費不足、人口紅利消失、技術升級未如預期等。
文章解釋,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官員和經濟學家就曾示警,中國的成長模式過於依賴擴大產能和產量,同時抑制消費。這種模式只有在中國能夠透過出口實現繁榮的情況下才有效。
如今,隨著世界經濟從自由貿易轉向保護主義,鋼鐵、汽車、煤炭等眾多產業受到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利潤下降的困擾,中國迫切需要調整政策和資源,不是鼓勵擴大產能,而是更重視家庭消費。
另外,中國經濟也面臨其他結構性阻力,包括重大的人口結構變化。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和台灣在 20 世紀 70 和 80 年代都經歷這種轉變,這些國家克服農村剩餘勞動力枯竭帶來的成長瓶頸,並透過產業升級和金融改革,提高生產力,實現經濟再成長,中國則不然。
正當中國人口紅利逐漸式微之際,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成長過程,卻比其他仰賴出口的亞洲國家慢得多。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提升製造業價值鏈和促進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重要性,表面上看,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顯著進步,這從其製成品出口中就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的轉型升級遠不如數字所顯示的令人滿意。
文章直言,中國大部分高附加價值產品出口商,嚴重依賴進口高科技零件或外國技術。雖然最終的高科技產品在中國組裝,但其許多零件卻是在其他地方製造,例如 iPhone 、華為的5G基地台、中國國產C919飛機就是例子。
中國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資源促進創新,以至於過去十年來中國註冊的專利數量迅速增加。然而,更細緻的分析表明,其中許多專利毫無商業價值;超過90%的中國註冊專利在五年後不會續約。政府最近的調查顯示,許多專利都是虛假或品質低劣。
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樣阻礙了中國本土創新,中國仍然是一個知識產權赤字國家,這意味著中國為外國專利和版權支付的費用,遠高於外國企業支付給中國的費用,而且這種逆差進一步擴大,進一步顯示中國許多高科技產品依賴外國技術。
儘管北京為企業提供大量補貼,以促進特定技術研究,並帶來了重大突破,中國電動車產業近期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得益於中國掌握低成本鋰電池技術。然而,這項技術進步卻是透過擴大電動車投資來實現,最終引爆產能過剩和價格戰,該行業的技術進步是以資本配置的低效率和浪費為代價。
由於升級程度令人失望、投資浪費以及產能過剩,中國的高速成長對於提高生產力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TFP(總要素生產率,衡量一國經濟效率提升與技術進步的重要總體指標)成長放緩甚至下降。
文章特別提到,日本、台灣和韓國的勞動人口在人口結構轉型過程中,均出現萎縮,但透過不斷提高勞動和資本生產力,這些國家的經濟仍持續成長,尤其台灣和韓國的成長速度更超過日本,這在中國還沒有發生。
中國人口結構轉變進一步抑制消費成長,消費引擎未能成功起飛,中國經濟將變得更加依賴出口和外國投資,礙於低成本的農村勞動力枯竭,出口和外國投資的動力減弱,加上政治和社會制度尚未改革,已經引爆一場經濟危機。
文章總結,重振中國經濟活力的改革包括調動大量財政資源賦予勞動階級權力、建立獨立的法律體系來保護知識產權,以及放開受國家嚴格控制的金融體系,這些只是其中幾個必要步驟。然而,這些改革可能破壞黨和國家對社會和經濟的控制。為了避免走上這樣的道路,中共很可能會選擇一個嚴峻的替代方案:忍受經濟惡化,同時透過更嚴厲的監控和從放緩的經濟中增加收入來實現國家安全。只要權力穩固,即使對經濟造成損害也無所謂。
無名
2025/02/09(日) 12:57:28.528 ID:mgPEawao
No.18755176
del
中國通縮陰霾揮之不去 1月PPI連28個月下跌
根據《彭博》、《路透》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受到農曆春節民眾擴大支出影響,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5%,為5個月以來最大增幅,但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年減2.3%,跌幅大於市場預估的2.1%,且為連續28個月下跌,顯示該國通縮壓力仍大。
中國1月28日至2月4日長達8天的春節假期,掩蓋了該國面臨的通縮挑戰。瓦爾瑪(Sonal Varma)和杜思英等野村證券分析師估計,中國1月CPI已被扭曲0.4個百分點,因消費者在春節假期期間增加購買,導致一些商品價格上揚。
今年中國的通縮壓力可能持續,除非北京當局重振疲弱的國內需求,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北京當局刺激成長的壓力上升。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徐天辰表示,儘管中國CPI預期將逐步上升,PPI在短期內不可能回到成長,因工業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未解,若以GDP平減指數計算,中國可能需要幾季時間才能脫離通縮。
澳盛銀行分析師估計,儘管中國民眾在春節假期期間蜂擁去看電影,花錢購物、聚餐和國內旅遊,但人均支出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2%。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1月CPI月增0.7%,低於市場預估的0. 8%,與去年12月持平。
至於2024年全年,中國CPI年增0.2%,與2023年相同,但遠低於官方設定的3%目標,代表中國CPI已連續13年未達官方目標。
中國持續的通縮壓力與主要經濟體呈明顯對比。對北京當局而言,最大的隱憂在於,通縮壓力若持續下去,將使家庭更長的時間抑制支出,進而傷害企業收入,導致企業縮減投資,最後進一步減薪和裁員,形成惡性循環。
無名
2025/02/09(日) 12:59:35.527 ID:mgPEawao
No.18755178
del
中國又1頂尖人才身亡 48歲經濟專家李鋒疑遭暗殺
上海華略智庫高級合伙人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李鋒。
在農曆新年休假期間,上海華略智庫高級合伙人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研究員李鋒去世,年僅48歲,由於訃告上只說「他於2025年1月27日春節休假期間遭遇意外,經搶救無效離世」,加上近年來中國陸續傳出多名頂尖人才離世,且死因不明,李鋒之死引發中國網友臆測,他可能被暗殺。
公開資料顯示,李鋒出生於1977年,河南光山人,200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並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職於上海市政府研究室、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並擔任處長。入職上海華略智庫後,李鋒創立並擔任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且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
中國社群媒體博主「書影念痕」發文指出,李鋒是中國又一遭遇意外離世的專家,中國近年來遭遇車禍死亡的專家多到令人不敢相信,從生物、經濟、軍事、物理、航空航天等等多領域的科學家,都遭遇離奇的車禍死亡,這些頂尖科學家遭遇車禍的概率出奇的高,而且每次都是在用得著他們的時候,這很難不令人起疑,尤其是這次在中美貿易戰的前幾天,李鋒突然遭遇意外離世。
文章列舉因車禍死亡的中國科學家,包括高分子材料領域專家周光遠,2023年12月16日,正在吉林省長春市出差途中,一場嚴重的交通碰撞導致其當場遇難,終年51歲。
有不少中國網友看到李鋒的專家、博士頭銜,又看到當局對其死因的描述是「遭遇意外離世」,紛紛臆測他可能遭暗殺了。有網友表示,「誰信是意外」,「請相關部門公開透明地調查此次事故,還逝者一個公正的說法。」
除了李鋒,近年來中國有多名「意外致死」的專家和青年學者。例如,中國著名AI與國防科技專家,被譽為「天才科學家」、「軍用AI第一把交椅」的學者馮暘赫,2023年7月1日因車禍去世,年僅38歲。
此外,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人臉識別技術專家孫劍2022年6月14日去世,年僅46歲。全球人臉識別技術開拓者,年僅55歲的商湯科技創辦人湯曉鷗,2023年12月15日「因病救治無效」過世。號稱「無人機天花板」中國無人機專家、湖南省長沙市雲智航科技公司創辦人張代兵,今年1月3日凌晨墜樓身亡,年僅47歲。
由於北京當局都不公布這些人的死亡原因,引起外界猜測。《網易》報導,中國不少網友指出,「這麼多專家意外死亡,什麼意外?」、「啥意外,說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幾個頂級人才遇到意外了」。
無名
2025/02/09(日) 13:00:57.253 ID:mgPEawao
No.18755179
del
華爾街日報:中企恐爆發現金流危機
許多中國企業在經濟低迷之際,正苦於應對產能過剩和支出疲軟,紛紛陷入虧損窘境。《華爾街日報》披露,不少中企面臨現金流危機,使得中國經濟在川普施壓下異常脆弱。
報導指出,FactSet一項涵蓋約5000家在中國本地上市公司的指數顯示,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最近觸及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中國官方數據也顯示,2024年中國大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約3.3%,為連續第三年下滑,許多規模較小的家族企業也苦苦掙扎。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多項挑戰,包括房地產危機和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中國民眾對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總部位於香港的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追蹤的社交媒體貼文,對欠薪的抗議和其他與薪酬有關的不滿也逐漸增加。
中國領導人已轉向依靠製造業和出口作為刺激增長的途徑,產能提升卻加劇產能過剩。許多公司降價試圖將產品賣出去,進一步壓縮利潤,導致企業必須削減成本。尤其,川普新關稅將擠壓對美出口產品的中國企業,一些製造商表示,他們將不得不降價,以保持對美國客戶的競爭力。
報導提及,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關鍵產業造成激烈的競爭和價格戰,又逢需求停滯不前,衝擊企業利潤。中國綠色能源公司新特能源預計2024年將虧損約40億人民幣(約台幣180億);中國最大鋼鐵製造商之一鞍鋼預計,2024年虧損將較上年增長一倍以上,達到約70億人民幣(約台幣315億)。
另外,銷售電動汽車電池材料的天齊鋰業也對投資者發出預警,由於產品價格下跌,2024年將出現10億美元(約台幣327億)的淨損。其他發出淨損或利潤萎縮預警的公司包括福萊特玻璃和彩虹集團新能源、建材公司天山材料以及晶片製造商復旦微電子。
無名
2025/02/09(日) 13:16:45.044 ID:mgPEawao
No.18755184
del
吐苦水! 傳韓國瑜私下對綠營人士嘆"小傅現在很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h0_aSv9CE
無名
2025/02/09(日) 14:26:28.703 ID:mgPEawao
No.18755221
del
外企警告中國經濟看不到復甦 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悲觀情緒
從食品、日常用品到奢侈品的外國企業接連警告,中國經濟前景仍低迷,幾乎看不到消費需求回升的跡象,在企業試圖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之際,為2025年前景增添黯淡的色彩。
《路透》報導,在過去1年中,中國消費支出疲軟一直是奢侈品、消費品和服裝製造業等產業的主要擔憂,而中國的青年失業、房地產危機也持續延燒。儘管在2024下半年,北京推出多輪刺激措施,以提振房地產業,擺脫長期低迷,但企業高層們認為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復甦。
丹麥啤酒製造商嘉士伯(Carlsberg)執行長奧魯普–安德森(Jacob Aarup-Andersen)表示,去年公司最大市場的需求仍低迷,導致銷售下降,預計挑戰將持續。奧魯普–安德森提到,中國經濟預計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現在要談復甦還太早。
嘉士伯預估,中國啤酒市場在2024年縮水4-5%,中國餐廳、酒吧和其他場所,以及亞洲其他市場的啤酒銷售都很疲軟。
中國漫長的低迷,在全球企業評估美國總統川普貿易措施的潛在影響時,加劇了企業面臨的挑戰。川普已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徵10%的關稅,並威脅從3月起對墨西哥、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徵25%的關稅,同時也向歐洲發出警告,引發人們對於貿易衝突將加劇通膨,並損害全球經濟的擔憂。
法國葡萄酒、烈酒集團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則指出,初期跡象表明,農曆新年期間銷售情況非常疲軟,送禮活動也大幅減少。這家西方第2大烈酒製造商提前公布了半年業績,稱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下降了25%,在美國降7%。
在過去幾天的財報週,從巧克力到牙膏等各種產品的公司高層都對中國的商業前景做出悲觀的預估。
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 Holdings執行長艾鐸(John Idol)警告,這一會計年度,中國業務將出現「大幅下滑」,尚未看到經濟復甦的跡象;Canada Goose也將單季營收低於預期,歸咎於主要奢侈品市場中國的銷售波動。
牙膏製造商高露潔(Colgate-Palmolive)執行長華勒斯(Noel Wallace)表示,公司預計中國市場在短期到中期內將「舉步維艱」,因為季度銷售未達預期。
無名
2025/02/09(日) 15:12:26.320 ID:mgPEawao
No.18755239
del
中國各地砸錢復刻古鎮!卻大範圍爛尾倒閉!投資血本無歸,背後是誰的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t0vFuTXRw
無名
2025/02/09(日) 15:19:51.707 ID:luJmHmXQ
No.18755245
del
>>18755184
花蓮王真的有夠囂張的耶w
無名
2025/02/09(日) 17:38:35.798 ID:/Z5QNrZA
No.18755273
del
內需疲弱+川普關稅夾擊 中國虧損企業較2019年激增逾1倍
由於國內需求疲軟,許多中國公司透過將剩產能輸往海外,但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使他們壓力倍增,2024年第3季,A股有四分之一上市公司出現淨損。(路透檔案照)
由於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北京當局為了提振成長,向太陽能板等關鍵製造業提供補貼和貸款,但隨著大量公司投入生產,導致供應激增,有許多公司已因產能過剩而在虧損;而隨著國內需求疲軟,許多公司透過將剩產能輸往海外,但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戰使他們壓力倍增,財務異常脆弱。
《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前中國經濟成長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已持續逾4年的房地產危機和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北京當局已敦促地方政府和銀行向太陽能板等關鍵製造業提供補貼和貸款,作為刺激成長的手段。但隨著大量公司加入,產品供應激增,相關公司紛紛降價爭奪客戶;與此同時,中國國內需求低迷,嚴重衝擊相關公司利潤。
《華爾街日報》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財報的分析顯示,2024年第3季,中國有四分之一上市公司出現淨損,比武漢肺炎疫情(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前的2019年同期高出逾1倍。
美國金融數據和軟體公司FactSet一項涵蓋約5000家中國上市公司的指數顯示,202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同年大型工業企業的利潤率下降3.3個百點,為連續第3年下降。
為了消化過剩產能,許多中國公司將已降價的產品輸往海外,但川普政府日前宣布對中國所有進口產品加週10%關稅,將進一步擠壓向美國銷售產品的中國公司。一些中國製造商表示,他們不得不降價,以保持對美國客戶的競爭力,但這會進一步壓縮利潤,導致這些公司得繼續削減成本。澳盛銀行亞洲研究主管吳昆表示:「這基本上就是一場築底競爭。」
過去,中國採取痛苦的措施來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例如1990年代的改革就導致許多公司倒閉,數百萬民眾失業,但這次中國沒有這樣做。北京當局去年公布的刺激措施主要在化解當前的金融風險,讓那些希望祭出更多刺激措施來提振支出的全球投資人感到失望。
由於看壞中國經濟前景,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繼2023年撤離26億美元(台幣852億元)後,2024年全球投資人從中國再撤離44億美元(台幣1443億元)。
無名
2025/02/10(一) 01:32:46.997 ID:YXIFEgDs
No.18755296
del
>>18755174
軸承可以秤斤賣的地方,說什麼產業升級就是個笑話
無名
2025/02/10(一) 02:03:06.196 ID:.u1WJcO.
No.18755304
del
>>18755245
綠畜真的是有夠爛的
無名
2025/02/10(一) 02:19:06.428 ID:8df5ri5U
No.18755312
del
>>18755304
智障成你這樣子,趕快去自殺死一死啦
祈禱下輩子別活的這麼畜生
無名
2025/02/10(一) 03:14:36.631 ID:wncx6pqI
No.18755327
del
>>18755312
綠畜真的是有夠爛的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