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檔名:1737103568930.jpg-(66 KB, 1024x576)
66 KB
無題無名2025/01/17(五) 08:46:12.599 ID:QNyb8Is2No.18745419del
黃仁勳的關鍵地位與身價,是比各國政要更需要調動大批警力保護的人,他昨天說要去台中我覺得不妙

因為台中這幾年盧媽媽弄成怎樣恐怖的高壇市,大家都知道

果然昨天缺乏警力維安與現場管控,大批人群直接衝上來,黃的維安撐不住,趕緊撤了

這裡面隱藏最大危機是:黃如果出事,只要出現一個居心不良的反台積電大廠瘋狂環保分子亂搞,或是想要搞砸台灣寶貴機會的親中分子鬧事,對黃做出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

台灣就會馬上被國際討論不適合大廠設點,輝達設點就會有變卦,茲事體大

但我猜盧媽媽不CARE

經濟部與各部會請務必小心謹慎
無名2025/01/17(五) 08:53:22.595 ID:89LStWrcNo.18745429del
檔名:1737103999844.jpg-(339 KB, 1024x683)
339 KB
輝達台灣總部選址3大條件曝光!黃仁勳也怕缺電?台電給出這項承諾

今周刊編按:輝達(Nvidia)規劃在台灣設立亞洲總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14日透露,輝達將設在台北,並預計引進2500名專業人才。不過國發會後來又澄清,確認輝達規劃將研發中心或總部設在台灣,但相關地點需待企業自行宣布,隨即引發各界對選址與供電問題的討論。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規劃來台設立海外總部,外界關注供電環境,台電副總經理陳銘樹表示,目前輝達尚未與台電聯繫,但只要接收到用電計畫,一定會滿足電力需求,也期盼社會能夠支持台電的電力建設規劃。

用電量持續增加,台電盼各界支持協和改建與千億補貼

對於輝達將來台設立海外總部,各界盛傳地點包括有一殯舊址、南港調車場、台電CR-1都更案等處,選址引發熱議。陳銘樹表示輝達還沒有跟台電接觸,「但只要接到用電計畫,一定會滿足用電需求,大家可以放心。」

不過陳銘樹也喊話,希望各界可以支持台電的電力建設計畫,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俗稱四接)環評初審即將在本週五17日召開。陳銘樹指出,協和電廠早期是燃燒重油,希望改善基隆的空氣品質而改燒天然氣,希望可獲得環評委員支持,但也尊重委員意見。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台電營運,台電也呼籲立院支持2,000億元撥補預算,截至2024年底,台電已累計虧損4,000億元。陳銘樹指出,「台電爭取2,000億元是為了補貼過去幾年來的民生電價,台電光是補貼就超過2,500億元,因此希望台電虧損不要再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台電將首次開賣「RE30低碳電力」,因應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減碳壓力,初期供應16.6億度,並計劃於2027年提升至100億度。陳銘樹表示,目前已提報行政院,正在觀察企業需求,初步看來減碳壓力還沒有那麼大,但確定綠電是未來的趨勢與需求所在。

今周刊編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國際記者會上回應選址考量時表示,現有辦公室空間過小,正在尋找合適用地,也許會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宣布一些事。

經濟部長郭智輝則進一步指出,輝達提出的3大條件,包括至少3公頃土地、低密度建築,且建蔽率大一點,經濟部的工作則是確保水電無虞。

台電數據顯示,去年全台民生用電省下17億度電,等同省下近42萬家戶整年用電。莊閔茜攝

台電持續推動節能,去年民生用電省下17億度電

雖然2024年全台用電成長近2%,但台電也持續推動節電,14日台電舉辦2024年節電成果發表,民生用電省下17億度電,等同省下近42萬家戶整年用電,並減少84萬公噸碳排,台電也發出近14億元節電獎勵金。

除了持續引導民生用電節電,台電也結合時間電價、需量反應跟節電服務團等需求面管理,引導企業等用電大戶節電,其中在去年7月至11月間試辦住商自動需量反應,共有2,300戶、超過4,300台智慧空調家電設備參與,累積節約1.5萬度。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達成減碳目標就一定要節電,節電就是最好的能源,未來電力使用一定會持續增長,因此用戶端的節電與管理相當重要。
無名2025/01/17(五) 10:03:58.933 ID:89LStWrcNo.18745489del
檔名:1737108236022.jpg-(127 KB, 1166x698)
127 KB
[完整公開]輝達台灣分公司尾牙 執行長黃仁勳到場同樂 ‪@投資看非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fDusgnjww
無名2025/01/17(五) 10:24:06.087 ID:89LStWrcNo.18745505del
檔名:1737109439655.jpg-(29 KB, 800x533)
29 KB
逃到小紅書避難更慘!CNN曝TikTok難民遭中共鐵拳K一頓

短影音平台「TikTok」被美國法院下令19日前脫離中國字節跳動,否則可能被美封殺。隨著大限逼近,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另一個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國際板為RedNote),許多人一開始都在小紅書玩得很開心,沒幾天就嚐到中國共產黨的鐵拳,慘遭言論審查,還有人的帳號被禁。

隨著19日禁令大限逼近,美國「TikTok難民」開始湧入另一個中國社群媒體小紅書,沒想到,第一批加入小紅書的TikTok難民,傳出帳號使用不到24小時即面臨文字獄制裁,不是貼文被下架刪除,就是帳號遭永久封禁。

CNN也指出,許多人一開始都在小紅書玩得很開心,1位美國藝術家希瑟羅伯茨 (Heather Roberts) 在小紅書開設新帳號,聲稱喜歡這個中國應用程式,因為「每個人都對我們非常友好,非常親切」,還說:「我們發現中國人與我們沒那麼不同,這真的讓我們團結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

不過,對於愈來愈多的美國用戶來說,這段蜜月期很快就結束,僅僅在使用小紅書的頭幾天,一些用戶開始對審查規則不滿,這些規則遠超出他們習慣的範圍。不僅僅是暴力內容、仇恨言論或色情被禁,中國網路還以審查敏感詞聞名,無論這些詞出於政治或者其他原因而被列入。

一位自稱「非二元性別」的美國用戶,14日發布一則詢問該平台是否歡迎同志的貼文。該用戶說,貼文在數小時內就被刪除。隔天,這些用戶再發一篇新貼文,並稱將因這項決定而退出該平台,竟慘遭恐同言論攻擊,指責他們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價值強加於他人。

另外一位男性用戶也抱怨上半身的照片被禁,質問為何不能發布我的健身和腹肌照片?。他說,在TikTok和Instagram從未遇過這樣的問題。一名中國用戶建議他遮住乳頭,因為中國社群平台普遍對裸露乳頭有一定限制,特別是具有性暗示的情況下。

一位用戶則提到,有關日本動畫「我的英雄學院」貼文被平台移除。該動畫自2018年起在中國被禁,因涉及日本戰爭歷史的爭議性內容。
無名2025/01/17(五) 10:25:00.469 ID:89LStWrcNo.18745508del
檔名:1737109497183.jpg-(217 KB, 1200x800)
217 KB
若無意外 川普就職前1天 TikTok將在美收攤

透十六日報導,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正計畫在十九日按照美國總統拜登去年簽署的法案,結束在美國的業務,除非在最後一刻暫緩執行禁令。華盛頓郵報則披露,廿日即將上任的候任總統川普正考慮發布行政命令,暫緩執行上述禁令六十至九十天,但報導並未說明川普如何依法為TikTok的美國業務續命。

知情人士透露,除非最後一刻暫緩實施禁令,否則TikTok打算在禁令生效當天,關閉有一.七億用戶的TikTok美國業務,此舉恐導致其他多國用戶也無法使用TikTok。川普交接團隊並未就此置評。曾在總統第一任期力促查禁TikTok的川普曾表示,上任後應該就是否查禁TikTok尋求「政治解決」。

川普新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提名人瓦爾茲十五日告訴福斯新聞,TikTok是「很棒的平台」,川普新政府會找到辦法,確保在美國可以繼續使用TikTok,又能保護美國用戶的資料不會被「送中」。

拜登去年四月簽署一項包裹法案,包括給予TikTok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二七○天來出售TikTok在美資產,否則將面臨封殺,禁止美國新用戶在蘋果或Google應用程式商店下載TikTok,最後期限為十九日;但若拜登認為,字節跳動在分拆業務上已有進展,封殺期限可延後三個月。

但白宮官員十五日告訴路透,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若不介入,拜登也不打算在卸任前夕阻止TikTok禁令,畢竟字節跳動並無分拆TikTok美國業務的可信計畫,拜登依法難以干預。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則說,拜登政府一直在衡量各種方案,希望讓TikTok在十九日後能繼續使用,將其存亡交由川普決定。一名政府官員表示:「美國人不想看到TikTok在週日被禁」。

倘若TikTok真的在美被禁,已下載的美國用戶理論上仍可繼續使用該程序,但可能無法更新,因為拜登當初簽署的法案,也禁止美國企業從十九日起提供有助於TikTok散布、維護或更新的服務。
無名2025/01/17(五) 10:34:48.049 ID:89LStWrcNo.18745520del
檔名:1737110086005.jpg-(60 KB, 800x533)
60 KB
中國的渣男手法 義大利最知道?

義大利2023年退出一帶一路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1月初飛抵美國佛羅里達州拜會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希望在川普1月20日就任之前,尋求加強雙方關係。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4日在海湖莊園會見梅洛尼,2人共享晚餐並觀看電影,飯後川普讚梅洛尼「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正在席捲整個歐洲」。雖然2人的會面細節並未公開,但義大利媒體報導,梅洛尼計劃與川普討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貿易問題、中東局勢。

《CNBC》報導,此舉意味著梅洛尼將義大利定位為川普在歐洲的關鍵盟友,報導指出,梅洛尼有很多理由來討好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尤其是因為川普對歐洲的關稅威脅。

除了與川普會面外,梅洛尼也一直在與馬斯克建立聯繫,期盼將來在新政府中發揮關鍵作用。

近年來,義大利的外交政策出現了顯著的轉變。自2019年義大利成為唯一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G7成員以來,這決定一度被認為是義大利與中國關係加深的重要象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義大利在2020年初期開始重新評估其對一帶一路的參與,2023年宣布退出「一帶一路」倡議,並逐步轉向更加擁抱美國及其前總統川普所倡導的政策。

這一變化並非單純的外交姿態,而是反映了義大利內部政治動態、歐洲與美國的外交壓力、以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

過度傾中 義立場與歐洲相左

2019年,義大利成為全球首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這由時任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領導,旨在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和基礎設施合作。當時,義大利面臨著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等問題,而中國則以其龐大的市場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相對誘人的合作機會。義大利政府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中國投資,推動經濟復甦。

加入一帶一路後,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涵蓋港口、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儘管這一合作在某些方面為義大利帶來了短期的經濟收益,但同時也引發了來自歐盟內部以及美國的強烈反對。

美國方面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用來擴大其在全球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的工具,並且可能損害美國和其盟友的長期利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義大利對中政策逐漸遇到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來自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美國與中國的日益對抗。過去,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強烈反對中國的全球擴張,並要求歐洲盟友在經濟與安全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在這一背景下,義大利開始感受到來自美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外交壓力。

一方面,美國希望歐洲國家能夠在中國問題上保持一致,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在5G技術、人工智慧等戰略領域。另一方面,歐盟內部對中國的立場也逐漸硬化,尤其是對中國在人權、香港問題上的批評,義大利在國際政治中面臨兩難。雖然義大利的部分經濟利益與中國合作仍具吸引力,但長期來看,與中國的過度依賴可能對義大利在歐洲乃至全球的戰略地位造成不利影響。

義的產業結構 須與西方緊密結合

除了受外在環境變化的影響外,義大利內部的政治變遷也是影響對中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自2019年加入一帶一路後,義大利政界對此決策的評價並不一致。當時的政府,主要由五星運動黨(M5S)和民主黨(PD)組成,支持與中國加強合作。然而,隨著政府的變動,新的政府領導層逐漸意識到,與中國合作可能會引發歐盟和美國的不滿,並影響義大利在西方陣營中的立場。

總理梅洛尼長期反對義大利參與這項被許多國家視為北京收買政治影響力的倡議,2022年上台前她曾批評前任政府年加入「一帶一路」的決定,認為乃一「嚴重錯誤」;梅洛尼政府官員也認為,一帶一路對義大利帶來的實質利益有限。義大利外長塔加尼也表示,該協議「沒有產生所期望的效果」,而且不再有「優越性」,不是「一帶一路」成員的國家反而「有了更好的結果」。

在經濟層面上,儘管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定的投資機會,但義大利的經濟仍面臨結構性挑戰,特別是與歐盟內其他經濟體的競爭。此外,義大利的高端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相對較低,這使得與美國和歐盟的合作顯得更加重要。隨著美國提出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建議,義大利也意識到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合作將對其長期發展帶來更多實質利益。

義大利作為歐洲的第三大經濟體,其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川普政府推動的美國-歐洲自由貿易協定,給義大利帶來了更多的經濟合作機會。義大利在這一背景下選擇放棄一帶一路,並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無疑是回應了來自美方的外交壓力。

簽完一帶一路 義對中逆差大增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David Sacks指出,「很快人們就發現『一帶一路』倡議無法滿足義大利的希望和期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了多項安排,涵蓋從雙重徵稅到承認豬肉出口的特定衛生要求、文化財產和遺產地以及小型商業協議等各個方面。

2022年義大利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從2019年的130億歐元增至164億歐元(177億美元),僅增加26.2%,但是同期中國對義大利的出口額從317億增至575億歐元,4年暴增81.4%,2023年義大利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411億歐元,比2019年的187億歐元逆差大增224億歐元,相當於大增1.2倍。

然而,他指出「中國對歐洲沒有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的投資遠遠超過對義大利的投資,中國對義大利的直接投資從2019年的6.5億美元下降到2021年僅3300萬美元。」

義大利近年對外政策在兩極端擺盪,從質疑歐美、親近中俄,180度轉向回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體系,對中國與俄國態度日趨強硬。相對於義中兩國漸行漸遠,台義關係過去多年來如兩條平行線,甚少有交集,過往幾屆的義大利總理也鮮少對台海情勢表達關切與明確的立場,不過,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持續升高,梅洛尼上任後,義大利越來越傾向於加強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

整體來看,義大利放棄一帶一路並轉向擁抱川普的外交政策,是一個多因素交織的結果。這一變化既是對美國和歐盟外交壓力的反應,也是在經濟利益、地緣政治考量及國內政治動態中的綜合選擇。義大利在全球化與區域化的交織中,必須根據自身利益進行外交調整,維持與西方盟友的關係,同時確保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競爭力。在未來,義大利如何處理與美國、歐盟和中國的關係,將成為其外交政策的重大挑戰。
無名2025/01/17(五) 10:36:34.521 ID:UXVOHBcENo.18745521del
>>18745508

因為抖音共匪不願意把後台資料放到美國
所以只能收攤了

下一個就是小紅書

也準備在美國下架了

川普都是先講好聽話
你不配合你就該死
無名2025/01/17(五) 11:15:18.905 ID:89LStWrcNo.18745559del
檔名:1737112515907.jpg-(42 KB, 800x520)
42 KB
全球鋼鐵人有救了?中國鋼企獲利雪崩逾8成被迫減產

中國鋼企獲利雪崩被迫減產因應。示意圖。(歐新社)

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對當地鋼企造成嚴峻挑戰,為了彌補內需不足,瘋狂將過剩產能低價銷往海外,惹怒多國對中國提起反傾銷調查,中國鋼企也因低價傾銷,獲利雪崩,去年前11月整體中國剛企獲利暴跌83.7%,只好減產因應,使得前去年全年粗鋼產量終於降至10億噸左右。

財新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統計,2024年中國粗鋼產量10.05億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7%,2024年粗鋼產量縮減主因產業大幅虧損,迫使鋼企被動減產。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24年前11月,鋼鐵業獲利總額78.6億人民幣(約台幣354億),年減83.7%,目前多家中國上市鋼企已經發布2024年全年預虧公告。

其中,八一鋼鐵、凌鋼股份、杭鋼股份預計虧損分別為17.32億人民幣(約台幣78億)、16.78億人民幣(約台幣76億)和6.3億人民幣(約台幣28億);柳鋼股份預計全年虧損3.75億至4.7億人民幣(約台幣17億至21億)。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