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15034080708.webm-(2550 KB, 640x296)
柯文哲、黃國昌靠「學運紅利」還能撐多久?
2024/5/5 17:00
https://www.ftnn.com.tw/news/227142知名網紅、「斯坦–波蘭ê台灣囡仔」(Stan from Poland),近日拍攝了一隻名為「驚嚇!台大學生都是柯粉?」的影片,在台灣大學校園裡隨機訪問學生「認為台灣的朋友和敵人是誰?」、總統投票給誰?政黨傾向等。雖然樣本數不多,但大約十分之八的受訪學生,表明支持柯文哲和民眾黨,比例頗高。問到支持的理由,學生普遍說出柯文哲的一百零一套理論:台灣在藍綠惡鬥下,第三政黨、白色力量是唯一的希望。
回推十年前太陽花學運時,當今18至22歲的大學生都還是小學年紀,從小就是天然獨世代,但未經歷過國民黨執政時期,從小接觸網路,吸收中國小紅書、抖音等影音,大多無法深刻體會所謂「敵對國家」真正對台灣究竟具有怎樣的威脅,這或許是這些大學生在見證過2024藍白合鬧劇、柯文哲親中言論等,至今還堅定不移柯和民眾黨的原因之一。
2024選前,曾有媒體針對20歲以下沒有投票權的高中生做支持度民調,有超過將近五成的高中生,表態力挺柯文哲。若再往後看十年,當今大學生將是30多歲社會中堅份子、結婚生子有下一代;現在的16-18歲高中生,則是剛出社會不久的二十多歲新鮮人,這些人都是將是影響未來每一場選舉結果的投票主力。
依據根據黃國昌與柯文哲在政壇的十年風光,我們能否推論這群年輕世代的政黨認同能跟之前一樣,再延續另一個十年?答案想必連柯文哲自己都沒把握,否則他不會說出「若2026年選得很差,那就可以收攤了」這句話。
在研究選民投票行為與政黨認同的理論中,主要論述有兩種。主流是密西根學派,認為選民對政黨有心理上的連結與族群上的認同,情感和心理因素是影響投票行為的關鍵變數,屬於較長期的認同。另一個理論則認為,選民對於政黨和其領袖施政表現的評價,會直接反映其投票行為,這種認同變動性較高。
對照2024年得票,柯文哲在總統選票拿到369萬票、民眾黨政黨票304萬票,支持者投票行為趨於一致,情感上喜歡柯文哲,心之所向的政黨就投給民眾黨。但2022年的議員選舉,便不符合這樣的政黨認同模式。民眾黨全台推了86席議員,只當選14席,總票數僅34.4萬、得票率4.43%,在沒有柯文哲本人參選的地方選舉中,民眾黨光靠烏合之眾的素人軍團、沒有地方組織經營的參選人,即便是年輕死忠柯粉,光看黨徽還是很難投下去。
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何2026柯文哲如此沒信心,若真重演上回議員選舉慘況,2028總統之路勢必窒礙難行。倘若支持者民眾黨的政黨認同並非如此長期且穩固,根據先前經驗可合理推斷,選民對於該黨領袖級人物的政治表現的評價,就是影響投票行為的最關鍵因素。也就是說,目前黃國昌在立法院的成績、支持者對民眾黨國會表現的評價,都將成為選民在下一場選舉中,是否支持民眾的最重要原因。
民眾黨、柯文哲、黃國昌,能否再靠太陽花學運紅利,在政壇度過另一個黃金十年?2026將見真章。